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抗疫“老兵”,这家知名医院赴鄂支援有何绝招?|草地·疫线

帅才 新华每日电讯 2020-09-11

采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疗队领队钱招昕之前,有人和我说他很低调。其实在我记忆里,他是一个有趣而又自律的人。他有一双冷静的眼睛,一颗冷静的头脑,这次率领湘雅医院医疗队130名队员驰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他低调得“有点可怕”。

直到他们在前线为患者着想搞出了一些有趣的“小发明”,记者才发现,钱招昕已经默默地去前线了。钱招昕是前方医疗队员的大管家,也是武汉协和医院湘雅病区的总指挥,他既要对患者负责,又要对所有队员负责。

“心累却心大,能扛住。”他说。

他说,所有的“小发明”都是为了患者。

这次战斗,他们必然来之能战。他讲述的点滴让我拼凑出一个前线阵地的模样,他们倾尽所有在打这场仗。 所有的冲锋都饱含责任与感情,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海水是冷静与理智,因为要做出各种医疗救治决定;火焰是责任与感情的交融,为国而战,战士必胜。


 钱招昕战“疫”日记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帅才


2月7日 援鄂首日


2月6日夜,接到院长电话,医院需要组一支130人队伍,第二天奔赴武汉。我立即说,那我去。后来医院决定由我带队。

 

因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并未有多少忐忑,当夜收拾完行李,凌晨一点左右坦然入眠。一大早,医院几个部门和队员所属科室都在为队伍出发忙碌。

 

出发前,有队员家属和科室同事来送行,不少人流泪了。我没让家人来医院送,一直觉得,这只是医疗队伍一场急性传染病的遭遇战,职业责任决定了我们该去面对,并无太多悲壮,也不必过于悲情。

 

高铁到达武汉市,车站的调度队伍热情地帮我们搬运物资,当我表示谢意时,他们非常真诚地说,谢谢你们来支援我们。

 

那一刻,我有点动容,深感武汉人民的不易。

 

晚上抵达驻地,安顿好队伍,召集几位主任开了第一次工作会,布置第二天的工作安排。

 

当晚,没有空调的房间寒冷而潮湿,对后续任务的未知,对队员安全的担忧,令我开始有些不安。加了床被子,依旧一夜未眠。

 

2月8日


一早去医院对接工作。

 

路上,宽阔的街道只有少数工勤车,基本没有行人,安静得像一座被人类遗弃的城市。

 

不禁想起一个词“白夜”。希望各地汇聚的医疗队能帮助武汉加速结束这场灾难,让武汉市民能恢复自由穿梭、自由呼吸的生活。

 

2月12日


一早获悉夜里一名队员夜班下班时一人落单出舱,误在自己病区脱了隔离服再经过污染区回到清洁区,可能存在职业暴露风险。心里咯噔了一下,立即叮嘱护士长先予安慰,马上开始用治疗量阿比多尔抗病毒,用上中药。

 

详细了解经过场所、时间点,有无患者近距离遭遇,有无戴口罩,后紧急与也在武汉的院感专家吴安华教授沟通,确认暴露风险不大。谨慎起见,暂停排班,酒店房间隔离,观察一周后做病毒核酸检测。

 

2月16日


一位队友发了一个隔离病区里老太太的视频给我,说老太太老伴也是新冠肺炎患者,住在ICU,她很担心老伴,希望能帮忙把视频转给ICU。


来武汉后,见到不少一家患病的,看着这对老夫妇,不禁黯然。通过医院护理部,把视频转给ICU,实现了患者的愿望。

 

无奈这个老爷子情况不好,估计难逃一劫。这几天主持了几次前期死亡病例的讨论,印象是新冠肺炎一旦进展到危重地步,医疗能做的事就极其有限了,真正的无力感。


湘雅医院医疗队队员在武汉协和医院临时icu里的工作场景


2月25日


到今天,首批收治的患者,25%已经治愈出院了,为这批患者庆幸,也为我们队员骄傲。


到武汉这些天来,不断感受到各方面的支持与关心,各种问候,各种鼓励,各种援助,不禁令人颇有忐忑,忍不住自问是否对得住这样的关爱与褒扬,只有看着一个个患者治愈出院,才觉心中稍安


庆幸我们的社会制度,能如此大规模全国动员各种资源来对抗疫情。这几天新收进来的患者,病情较第一批患者已明显要轻一些,虽然任务依旧艰巨,但已曙光初露。


坚定信心,这战,我们一定能打赢的!

 

2月29日


一早接到病区队友电话,值夜班的一位队友头痛呕吐,刚刚紧急出舱。心里暗自咯噔了一下,嘱病区值班医生先赶紧去查看队友情况。


丢下手头计划,先赶往医院。多年临床养成的习惯,不自己亲自查看,无法安心。见到队友时,已躺在休息室,正在呕吐。一起值班的队员告诉我小姑娘一边吐一边坚持自己按流程完成脱防护服并洗澡后才刚刚躺下。询问后判断应是劳累引发的美尼尔氏综合征发作,迅速进行了处理。


一个来小时后,小姑娘缓过劲来,说的第一句话是“太丢人了,害这么多人围着我转。


作为队长,很心疼。队员在一线战斗了3周了,体力和心理都已面临疲劳状态。但是,一病房的患者在满怀期翼等待着我们,距离全胜还有距离,我们还得咬紧牙关。


庆幸的是,我们已意识到团队疲劳的问题,昨晚队里已经讨论了应对方案。调整排班,保证足够休息的前提下,我们继续加油战斗!



“公勇为先,来之能战”

专访湘雅医院医疗队领队钱招昕


派出精锐部队,“湘雅模式”在进驻医院全院推广


草地:湘雅医院医疗队有哪些精兵,在救治患者方面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比较好的医疗手段和药物? 


钱招昕:疫情当前,武汉是取胜的关键。一波一波的湘雅人迅速集结、快速北上支援武汉。我是第三批支援武汉的湘雅医院医疗队领队,这支队伍中,新上任的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以及多个科室负责人都在其中,可以说医院在自身面临繁重防控疫情任务的情况下,仍然毫无保留地派出了精锐部队。


这一点正是湘雅人“公”字当头的写照,也是湘雅人责任与担当的体现。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自1月21日受国家卫健委调派院感专家吴安华教授,作为湖南省支援湖北第一人以来,已先后派出第二批5名护理专家支援武汉金银潭重症病房,第三批130名队员支援武汉协和西院重症病房。先后共计派出136名医护人员。    


130人的队伍,从接到指令到完成组队出发,只有短短几小时,全体队员皆为主动报名,有主任亲自带头,有护士长抢先报名,有小夫妻联袂加入。


医疗队部分队员合影


其中,湘雅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由30名医生与100名护士组成,医生主要来自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中西结合科等,其中高级职称占60%,党员占60%。    


医疗队7日晚上到达,第二天(2月8日)下午完成对接,迅速开放了第一个病区(每个病区50张床),同时分出了8名医生、50名护士与协和团队一起在9日下午开放了第二个病区。


因为处于“战时”应急状态,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人员来自多个单位,湘雅医院医疗队队员也来自不同学科,如何保障防护安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成了当务之急。

 

湘雅医院医疗队迅速成立核心管理团队,设置医护分组,实行层级管理,因地制宜制定了个人防护规定、进出隔离舱流程与监督岗位规定、职业暴露应急方案、隔离区护理工作规范、临时病区交接班制度、查房制度、疑难病例与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并快速落地执行,高效开展工作。    


鉴于新冠肺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在于病情的密切观察、病情进展的及时预警和综合治疗,湘雅医院医疗队先后三次开会讨论细化诊疗方案,包括病情评估、严重程度评分预警、床旁心肺超声评估、及时采取阶梯氧疗措施进行呼吸支持、血液净化、有创机械通气、中药汤剂等综合措施,并在护理上针对新冠肺炎的隔离特殊情况实施生活护理、缺氧突发事件预防护理、心理应激护理、有创通气专项护理、担当“临时家属”结伴关怀等措施,从细节上保障“战时”状态下临时病区的整体诊疗与护理质量。这种“战时”状态下的精细化管理“湘雅模式”也成了进驻医院全院推广的模式。   


草地:对重症病例的治疗,我们有哪些治疗经验可供其他医疗队分享?

    

钱招昕:新冠肺炎包括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我们医疗队所在协和医院西院收治的是重型和危重型。对重型和危重型的治疗,我们的经验是密切观察、及早治疗和适宜的氧疗模式选择。因为到目前为止针对新冠病毒仍然没有疗效确切的特效药,所以在救治方面首先要强调对病情的密切观察,特别是缺氧情况的观察,要及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根据血气的氧合指标选择氧疗模式,而且要及时、要尽早,等缺氧时间长了再开始治疗的话,效果会明显变差。

 

另外,针对新冠病毒引起的机体过度免疫反应所造成的机体损伤,支持治疗很重要。对病毒引起的机体免疫性损伤,尚缺乏效果确切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所以救治上更需要做的是对患者机体、脏器功能的支持,包括肺、心、肾,以及营养状态的支持,给患者创造安全度过急性炎症反应期的机会。 



2月23日,病房特地腾出一间小病室成立临时ICU,用于集中收治急危重症患者。临时ICU共6张床位,目前已收治6名患者,其中2名上了呼吸机,2名上了高流量呼吸治疗仪。


钱招昕介绍湘雅医疗队成立临时ICU的情况

  

湘雅病区是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原来的眼科病房,病房内原本没有ICU。考虑到危重症病人以前分布在不同房间,从救治角度讲需要的人力资源比较多,并且观察相对没那么及时和充分,因此决定建立临时ICU,把危重症病人集中起来。

  

在临时ICU设立后,我们加派了针对临时ICU的人力,特别在护理人力配置上,床护比接近1∶3。


小发明解决“实”问题


草地:听说你们给患者制作了一些小发明?为什么要做这些小发明,有什么作用?   


钱招昕:有两个小发明,一个是矿泉水瓶制作的尿壶。因为患者缺氧,如果脱开氧疗去上厕所,会增加死亡等意外风险,医疗队要求对患者实行床旁大小便,但因医院物资紧张,一时无法领到便盆。所以护理队伍中邓桂元护士长就地取材制作了简易尿壶。战时状态,能解决问题便是好办法。   


另一个小发明是重症患者身上管路较多,有静脉输液管路,有鼻饲管管路,有呼吸机湿化管路,穿着防护服、戴着眼罩会增加辨识这些管路的难度,一旦换液体时用错管路,会带来不良后果。为了让护理队友床旁治疗时能快速辨识管路,曹岚护士长就地取材制作了管路识别牌,直接挂在不同管路上。


草地:相比“非典”患者,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有没有什么后遗症?   


钱招昕:当时“非典”患者普遍使用了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不少患者治愈后遗留下大剂量激素导致的副作用,包括股骨头坏死等。这次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案中,激素一般只在炎症快速进展时使用,且用量较“非典”病例明显减少,所以出现这方面后遗症的可能性低很多

 

另外,就目前公开报道的已经治愈出院的病例数据来看,没有出院后再复发的,也未见严重后遗症的报道。我们病区已治愈出院的13例(截至2月27日),一般情况恢复得非常好,未见后遗症。 


来了,就是为了战斗


草地:现在医务人员有什么期盼?您的家人对于支援武汉是怎样的态度?   


钱招昕:目前医疗队所在医院运行日趋有序,治愈出院病例逐日增加,在积极观察治疗的情况下,病死率正在下降。医务人员对战“疫”后续的进展普遍持乐观态度。只要管控到位,真正抓实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把四类人群分别集中管理,整体疫情一定是可控的。


医务人员最大的期盼是疫情早日结束,武汉早日恢复昔日光彩。  


家人对我来武汉是有心理准备的,最感动的是家人尽管内心非常担忧,但表现出来的是坚决支持。深藏“小家”的顾虑去支持家人,尤其是家里的顶梁柱冒着风险为“大家”出征,这是普通百姓的善良和大义。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老人的身体和小孩的学习状态:父母年纪大了,都患有无法根治的疾病;小孩正读高二,成绩不稳,这学期延迟开学,对他影响如何心里没底。 


草地:面对感染风险高的操作,怎么处理?


钱招昕:在一线我们遇到感染风险高的操作,比如气管插管,比如血液净化,比如困难病人的胃管留置,都有一个又一个队员主动抢先上阵。这些都充分展示出湘雅人“勇”的一面,困难面前,毫不退缩,勇于担当。


没有人会天生不怕传染病,但我们队伍的理念是:湘雅人,来了,就是为了战斗的。   


更重要的是,湘雅精神中的“求真求确、必遂必专”也被我们带到了武汉。尽管是临时病区,但湘雅医院医疗队按照湘雅传统,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尤其是感染防控制度、交接班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与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病区诊疗工作规范,感控管理严格,秩序井然。


湘雅医院医疗队组织死亡病例、危重病例讨论。

 

为了保证队伍战斗力,医疗队严抓管理,成立核心管理团队,设置科学分组,实行层级管理。迅速制定了个人防护规定、进出隔离舱流程规定、职业暴露应急方案、驻地卫生要求、健康日报制度、预防用药纪律、用餐要求、日常行为纪律等管理规定。特别对防护进行了高标准、严要求,短时间内组织了两次队内培训与答疑,确保每人掌握。这些举措得到了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医务工作简报》的点赞。   


借助超声成功给93岁老奶奶静脉穿刺


草地:在救治患者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面对困难,湘雅人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问题。一名长期血透患者,原本应每周做3次透析,但受疫情影响,已经一周没做透析了,发生了严重的心衰,呼吸困难,需要紧急做床旁血液透析治疗(CRRT)。


进行CRRT操作本是肾内科再熟悉不过的事,然而,在物资和设备不齐全的陌生环境下,做血透治疗的机器是临时借调过来的,不仅武汉协和西院没人会使用这个型号的机器,湘雅医院也从未用过。


但患者性命攸关,不做也得做,肾内科黄忠华主管护师和陈磊主管护师当即向工程师要了视频进行自学。然而,他们发现机器及其耗材还未齐全。由于人手紧张,黄忠华只能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按照协和西院老师的口述,自行到ICU去寻找缺少的配件。最终,在凭借着一个上午的视频自学和平时扎实的操作基础,半小时左右就把机器预冲好了。


肾内科肖湘成教授和彭张哲副教授凭着多年的经验,马上给病人制定了恰当的处方,签署了治疗同意书;两名护师接到处方后,反复检查核对,并向厂家指导人员确认预冲操作无误,立即把机器推到病人床头,开始了血液透析。在两位教授的指导下,整个上机过程非常顺利。   


另外一个例子是,一位93岁的老奶奶需要重新进行外周静脉穿刺。

 

扎上压脉带后,手上的血管完全看不见,加上戴着眼镜、护目镜、防护面屏三层防护,如果“盲穿”,成功概率很小。作为有着二十年重症护理经验、四年重症护理超声经验的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培训师,曹岚立即想到,是否可以借助超声引导进行外周静脉的穿刺?


超声被誉为看得见的听诊器,在湘雅医院以往的重症护理工作中,超声技术也被多次应用。

 

但穿着这么厚重的防护服,戴着三层防护镜,能否穿刺成功,心里还真是没底。

 

此时,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张丽娜主任和北京同仁医院何伟教授正在病房为另一名呼吸极度困难的患者进行肺部超声评估,曹岚与他们简要沟通后,两位教授立即推着机器到床旁帮忙并指导。

 

有两位超声大咖坐镇,曹岚紧张的心情马上平复,很快就找到了一根贵要静脉,血管比较表浅,通过超声评估血管的深度和直径,采用短轴穿刺法顺利地一针见血,成功完成穿刺。   


目前,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一是人员防护的系统化做法,包括从培训、流程、物资、常态指导岗、内场工作时长规定、轮休时间规定,到应急方案的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规范方案。二是“战时状态”下临时病区的常态化质量管理模式,包括采取隔离区内外场特殊交流方式的查房模式、医护错峰排班模式、统一诊疗方案、分床到组分级管理模式等。以常规医院病区管理模式为基础,加以因地制宜的适应性调整,制定切合实际需要的管理模式是保证病区医疗安全的关键。


医疗队队员为患者上无创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支持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危重病人救治效果仍然不佳,尤其是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人,我们病区就有两例。在病情进展的时机判断方面、抑制进展的有效治疗方面仍然需要完善,这也是目前大家面对的共同难点。 


草地:和患者间,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钱招昕:经常有患者跟我们说:“出院后,我要带很多鸭脖子和热干面来湘雅医院看你们。”


患者的感谢


在疫情特殊时期,新冠病房患者的亲属因为需要隔离、或者因为已经被隔离,而不能与亲人建立有效的沟通。

 

我们从人文护理的角度出发,联合武汉协和医院成立了一支以关爱患者心理和生活的“临时家属”护理队伍。三十多名名护士踊跃报名,加入到了这个有爱的队伍中。为确保人文护理项目达到预期效果,病区制定了《“临时家属”管理规范》《人文关怀方案》。



每个护士对应成为一个患者的临时家属,只为这一个患者解决问题,心理疏导;要进行疾病健康教育,在生活上必需品方便给予帮助,只要能办到的,尽量想办法,办不到给予解释就好;要让患者认识你,知道我们这个方案和认识你这个护士,有困难找你,和医生成为一个沟通桥梁;不要求每天去看护临时亲属,而是在上班时间,去问候一下,问问需要你做什么;当你休息几天时,提前告知,让他知道,你这个临时家属不在,有紧急要求,可以找任何护士。

 


保护好自己,才能救治病人



草地:我们在保护医务人员方面做了哪些防护措施?   


钱招昕:保护队友不被感染是医疗队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队员健康,才可能救治患者。将所有队友平安带回去,是作为领队的重要责任。压力大是必然的,我平时睡眠质量挺好,基本躺下就能睡,但是在队伍到达武汉的第一天晚上,队伍安全的压力让我整夜未眠。但光觉得压力大是没用的,得有应对举措。

 

所以,我和医疗队几位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包括潘频华主任、黄燕主任、肖湘成主任、张丽娜主任,以及李丽副主任、王青霞、邓桂元几位有防护经验的护理专家一起,就队伍的防护工作进行了集体讨论,分析了面临的每一个风险点,然后逐个制定针对性的切实解决方法,最后形成了前面提到的一套人员防护的系统方案。

 

就医疗队到今天为止的运行情况来看,我们这套系统是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的,没有队员被感染。制定靠谱的防护方案,真正解决感染风险,是缓解压力的唯一有效途径。也是我敢于为队友鼓劲加油的底气来源。



草地:以后我们怎样更好地预防传染病?


钱招昕:微生物与人类的斗争会伴随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新发或突发的传染病总会不经意间出现。就传染病预防而言,从人类角度,需要逐步倡导更科学、更文明、更能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与发展模式。

 

从社会角度,需要对这类突发的传染病建立足够科学、足够敏感、足够有效的监测与预警机制,要建立应对烈性传染病的应急与储备国家机制,特别是人员与物资。从个人角度,采取科学生活方式,掌握传染病的预防基本常识,比如此次的戴口罩、手卫生等常识,以及科学地接受疫苗预防接种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关资料


百年湘雅,战“疫”报国


1906年 

湘雅的前身雅礼医院建立之初,创始人胡美博士就非常重视传染病防治,先后为长沙民众防治白喉和天花付出了大量心血。


 

雅礼医院院长胡美签发的预防白喉病的广告

 

1911年

湖北省发生鼠疫流行,向雅礼医院紧急请求借颜福庆到鄂指导防疫。颜福庆赴汉口指挥防疫工作,他在京汉铁路成立卫生服务部,给每个服务部成员注射Haffkin鼠疫疫苗;动员社会各界参与防疫,并在民间大张旗鼓地捕杀老鼠,奖励成绩优良者,很快完成了防疫任务。

 

参加京汉铁路鼠疫防治的同仁合影,前排左起第五为颜福庆(原件藏耶鲁大学图书馆)

 

1939年

湘西霍乱爆发,吕静轩医师在湘雅医学院沅陵分院院长刘泽民的支持下积极应对,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地抢救霍乱病人。当时国外文献记录霍乱的死亡率是20%,而这次霍乱在沅陵的大流行死亡率仅3.7%。因此,沅陵医院曾受到国际联盟霍乱委员会的重视和高度赞赏。

 

鸟瞰湘雅医学院沅陵分院

 

1941~1942年

一场规模空前的霍乱病横扫中国南方,李振翩所在的安顺地区也发生了霍乱。他不顾危险,率助手们全力灭菌防病,封闭导致霍乱传播的水井,将漂白粉溶液倒入水井中,并不断对水井内的霍乱菌进行检测,直至细菌消失,成功制止了辖区内霍乱的流行,使五万余民众幸免于难。

 

1973年毛泽东主席接见李振翩博士与其夫人汤汉志女士

 

1941年

日军在常德发动细菌战。谭学华、吕静轩、邓一韪、陈文贵等湘雅人及时发现病例,并积极采取防疫措施避免了鼠疫大规模流行。《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是第一份向世人揭露日军发动常德细菌战暴行的刊物。

 

1942年3月1日《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第一卷第五期封面;第三条为“湖南常德发现鼠疫经过(谭学华医师来函摘要)”


1950年

陈祜鑫教授响应党中央“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以岳阳为根据地创建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提出可用于早期诊断的日本血吸虫尾蚴膜反应试验法,1975年写成《洞庭湖的钉螺与灭螺》,为湖区大面积灭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祜鑫教授等湘雅人在洞庭湖边防治血吸虫病工作现场


1954年~1955年

上世纪50年代,中国50%的人都患有沙眼,无数人因此失明。1955年,汤飞凡在世界上第一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论文发表后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并改良治疗方法,大大降低了中国的沙眼感染率。为纪念他的卓越贡献,中国于1992年11月22日发行了汤飞凡纪念邮票。

 

汤飞凡纪念邮票

 

2014年  

埃博拉疫情在西非迅速蔓延。湘雅组建了国际救援医疗队奔赴塞拉利昂疫区支援,次年又组建中国(湖南)第五批援塞抗疫医疗队,到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取得了“打胜仗、零感染、全治愈”的好成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2019-2020年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湘雅人勇于担当,除积极做好本地疫情防控工作外,还派出多支专家组指导全省抗疫工作,先后派出五批医疗队500多名医护人员(其中湘雅医院百余人)赴武汉等地支援。


草地·访谈|5000普通人合拍纪录片:疫中无名者的“余生一日”

草地·访谈|有人因怀疑感染新冠肺炎反复量体温,打热线时大哭不止

草地·疫线|50多天没下火线的ICU主任:疫后拍张全家福

草地·疫线|戛然而止的归途:滞留武汉的外地人怎么样了?

草地·专栏丨韩松:杞人忧天非坏事,别让科幻成真

草地·专栏|关山远:人,如何才能控制炫耀的冲动?

草地·专栏|那些曾在历史上肆虐过的病毒,人们是如何应对的?

草地·专栏|6部病毒题材影视剧,讲述人性之战

草地·手记|湘鄂边界小城寂静的春天


监制:姜锦铭 | 责编:李牧鸣、刘小草 | 校对:饶小阳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